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凡是有水源的地方,它就存在。不可能完全人工培育。泥鳅人工养殖技术,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泥鳅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肉或全身均可入药。药名泥鳅。其皮肤分泌的粘液也可药用,药名泥鳅滑液。泥鳅具有补元气、壮阳、利尿等功效,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已成为庭院养殖、坑池等小型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
一、生物特性
1、形态特征:泥鳅体长,前部略圆,后部横向扁平。眼睛小,口向下,嘴唇发达,口有触须5对。
鳞片小,埋于皮下,胸鳍、尾鳍圆形,基部有圆形黑点。体灰黑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色一般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腹部颜色较浅,体表粘液丰富。
2、生活环境:泥鳅为底层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软泥水体底层。泥鳅除了通过鳃和皮肤进行呼吸外,还可以进行肠道呼吸。这是其独特的生理现象。
它的肠壁薄,血管丰富,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缺氧时,它浮在水面,吸入空气,在肠道内吸收氧气,然后从肛门排出废气。
注:除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允许在水体上、中层活动。
生长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
当水温低于5,或夏季35以上,或干旱少水时,它就会潜入泥层“睡觉”。只要土壤中有一点水分滋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
3、食性:泥鳅为杂食性。幼苗期,体长小于5厘米时,主要以枝角类浮游动物为食。
当体长5-8厘米时,变为杂食性。除甲壳类、昆虫幼虫、蚕等底栖动物外,还吃藻类、高等植物、有机残渣和碎片。
当体长达到8厘米以上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如硅藻和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
注:泥鳅特别贪吃,多在夜间在自然水体中进食。它们也在产卵和生长高峰季节的白天进食。
当水温在2527之间时,食欲最强,生长迅速。当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二、人工养殖
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基质呈弱碱性、无农药污染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5亩,池深0.7m1.0m。池塘可建为水泥池或土池。
土池四壁需用三合土捣实,池底压实,坚固耐用,不渗漏。池底应撒20厘米至30厘米的肥泥。
注意:进出水口用铁丝网封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方便排水和钓鱼。
2. 种植水和植物种子。育苗入池前,每平方米可用生石灰2030公斤,用水对池塘进行消毒。
池水保持在3050cm,并施猪、鸡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每亩用量200300公斤。
建议:待药效消失后(10天后),池水施肥变绿,透明度15-20cm后再放置泥鳅籽。 5-7厘米大小的泥鳅籽放养密度为每亩5万-7万粒,有水流。可以适当添加条件。
3、饲养管理。在施肥水质、提供天然饲料的基础上,需投喂粗蛋白含量36%左右的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每天上午、下午投喂一次,每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5%10%。应根据水质、天气、饲养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注意: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逐渐增强。 20-30是适宜进食的温度范围。 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或雷雨天气时不需要投喂。
建议:根据水质和肥力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以15cm20cm为宜,水色应呈黄绿色。
当水温达到30时,应勤换水,并增加深度;
当发现泥鳅经常游到水面(吞入空气)时,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
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可在池角施发酵牛粪、猪粪等粪便,以提高水温,保证泥鳅安全越冬。
三、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防治。常见病害有红鳍病、水霉病、气泡病、弯骨病、毛虫病、舌杯虫病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防治
红鳍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很大,发病率较高。它是由杆菌引起的。
症状是:首先鳍或体表皮肤剥落,变成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变红。然后这些部位就会出现血斑,逐渐变成暗红色。严重时鳍条脱落,不食。直到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放苗前用4%盐水沐浴消毒;发病时,可将氯霉素混入饲料中饲喂。
水霉:防治泥鳅卵,用每立方米水400克盐和400克小苏打的溶液沐浴1小时。病泥鳅可用3%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
印花病:皮损一般呈椭圆形、圆形、肿胀、红斑。受影响的区域主要位于尾柄基部。七月至八月流行。处理时可全池喷洒漂白粉1克/立方或五倍子24克/立方。
2、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防治
毛虫:寄生于鳃及体表。生病后,食量减少,寄生虫独自游荡。严重时寄生虫密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流行期为五月至八月。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
处理方法:全池每立方米水体撒洒结晶敌百虫0.7克。
舌蛔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通常会吸收周围水中的食物来获取营养,对泥鳅影响不大。但如果大量寄生虫寄生在泥鳅苗上,就会造成泥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泥鳅苗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但以五月至八月更为常见。
预防:主要是泥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泡1520分钟。发病后,应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混合液处理全池。溅。
四、捕捞方法
1、漫钓法:在进水口附近铺设专用渔网。鱼网的长度可根据进水口的大小来确定。提前设网,然后加入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入水口附近。当观察到一定数量时,迅速提起网。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捕获效果。
用户评论
开心的笨小孩
泥鳅一直是农村一种经常吃的鱼,我小时候家里也常吃呢!没想到它这么难人工繁育,看来还是得依赖自然环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卷风卷走爱情
我一直觉得泥鳅这种鱼肉味道比其它鱼还要好, 没想到它的繁育有这么大的难度,看来以后吃到的泥鳅价格会越来越高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难度大,我理解!毕竟它生长环境特殊,对水质要求很高,需要营造模拟自然生态的环境才能繁殖顺利。 感觉很多文章都只讲表面,这个科普很棒!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小时候奶奶经常带我去河边捉泥鳅,那时候还能轻松抓一大把!现在看来,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养殖确实是个发展方向,但难度真大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泥鳅虽然好吃,但人工养殖技术真的太复杂了。成本高不说,成功率也低,估计不少农民都会望而却步吧? 希望未来能够研制出更简单、高效的养殖技术,让更多人能吃上新鲜健康的泥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这篇介绍太详细了,简直像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一样!以前一直以为泥鳅养殖很容易,现在看来还真是考验技术啊,佩服那些懂行的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为什么有些人对泥鳅不待见呢?我觉得它很美味,而且营养丰富,特别是做成泥鳅炖豆腐真是人间美味!大家应该多去尝试不同的食材!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泥鳅是我最喜欢的菜品之一,特别是清蒸的很好吃,现在越来越少人去捉野生泥鳅了,所以有这种文章介绍人工养殖技术的必要性,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泥鳅的生态和养殖方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到河边钓鱼,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鱼儿,不过泥鳅总是躲起来比较难捉住。现在看来确实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人工养殖也需要模拟出类似的环境才能让泥鳅生长良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雁過藍天
这个标题我点进去一看以为是介绍怎么自己在家中养泥鳅的教程,其实讲的是技术的复杂性, 这让我有些失望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泥鳅虽然好吃,但是对水质要求非常严格,这也难怪人工养殖技术难度大。未来能不能发展出更环保、更易于操作的养殖方法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我倒是觉得文章讲得很好,很中肯! 泥鳅人工养殖确实很难,需要很多经验和技术积累才能成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其实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了现在泥鳅市场的情况,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养殖技术难度大,导致价格不断上涨。以后吃泥鳅可能得少一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我觉得这种文章挺有价值的,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泥鳅养殖背后的故事,也对保护水源环境更加重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