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产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改革也在不断加速。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力、国内外双循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振兴已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农业也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时期。
1、政策层面更加注重市场化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政策性产业,政策对农业起着羽毛和引导的作用。传统农业早期的模式是政策驱动带动市场驱动,市场驱动带动需求。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驱动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市场。
例如,2008年,为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国家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斯里联邦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允许农民在一定期限内收购玉米。年度购买价格。几年后,国内玉米库存高位,但国家财政支出持续增加,给市场带来压力。于是在2016年,这项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经验表明,农业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化带来的起伏最终还是要由市场自行调节,政策只是起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另外,从近期的一些政策可以看出,政策层面的干预越来越少,而一再强调要发挥市场化作用。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尽管目前生猪产能很高,但生猪价格却大幅下跌。过剩的产能最终会依赖于市场的自发消费和调节,更多的采购和囤货是为了稳定市场情绪和节奏。
2、产业洗牌加剧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工业部门必然会发生重大变革和结构调整。从传统模式向大规模现代模式的转变中,无疑会有一部分人离开,资本就会进来,开始重建产业结构。这也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都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传统种植收入的降低,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种植场中小型散户比例日益减少。人们将停止耕种,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3、经营主体的改变
行业重组加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农业以个人为主体,未来合作社、大户、农业企业将成为主体,推动普通农民集体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努力的发展模式。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业将从小农经济向农业规模化转变,而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小农,而是意味着与农民形成新的合作关系。
4、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
过去农业的发展是粗暴的横向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需求日益碎片化,农业产业发展日趋精细化。未来将大力发展冷链、深加工等农业发展的一些短板。
5、产业将建立标准化
标准化本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所有产品都在统一的模式下按照标准规格统一生产。工业流水线依靠标准化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即使在农业领域,标准化也会加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
6、产业融合成为趋势
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位于微笑曲线底部,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很难大幅提升利润空间。因此,产业扩张和产业链发展一体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产业整合和扩张,可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全面提高农业盈利能力。
7、农村将迎来巨变
随着区域振兴成为重要发展战略,农村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是人口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速涌入城市,许多村庄和土地将被合并、整合和重新规划发展。新人口涌入城镇,改变城镇人口结构,给城镇发展带来新活力。
另一方面,农村设施和环境明显改善。乡村的生态涵养功能一直被忽视,但乡村振兴除了产业振兴之外,乡村面貌振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村一直是很多人心中最后的净土,怀旧文化几千年延续至今。虽然城市在快速发展,经济水平在快速变化,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回归乡村、田园生态才是真正的理想生活。
随着区域振兴不断推进,地区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何不关注《新农业观》,了解新时代农业新发展?